就业上岸,何处是岸?|工劳小报 #59 副刊

01 茶话会
就业上岸,何处是岸?
你还记得自己上一次感到“上岸”的时候吗?
是投出的无数简历终于有了回应,
还是拿到合同那一刻才松的一口气?
根据今年“两会”上关于2025年就业目标的报告,城镇失业率目标依然在5.5%,就业压力持续加大。而最新数据显示,不包括在校生的16-24岁青年失业率已达16.9%,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,“上岸”越来越难了。
正在找工作的你,是否经历着招工的学历、年龄、民族、性别的歧视,或因不对称信息差、社会的偏见,难以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?
正在待业的你,无论是暂时的躺平,还是奔着有朝一日的“上岸”,在当下日复一日的生活外,是否感受到来自家人、同龄人、社会的目光,与那拒之还来、无孔不入的生存危机?
好不容易“上岸”的你,是否经历着来自黑工头、黑合同、黑心企业的压榨?是否经历着强制加班、缺缴社保、缺乏劳动保障,遭受着不合理的薪资待遇、职场歧视、新一轮的优化、强制签署的竞业协议等困境?
本期茶话会,我们想听听你关于“上岸”的故事。你在找工作的路上遇到了什么?你在待业的日子里想了什么?你终于上岸后,又面临了什么?无论是一句牢骚、一个建议,还是一段亲身经历,我们都欢迎你来讲讲。
愿我们在这段难以靠近岸边的时间里,可以紧紧拉住彼此的手,不再孤独。
本期茶话会收集至4月20日。参加本次茶话会,请填写问卷:https://forms.office.com/r/a1VpJWNirN
02
法律与维权
搬运工热射病身亡,历时两年终获赔70万

2022年8月,搬运工张某国在40℃高温下作业时突发热射病,经13天抢救无效死亡。由于雇主李某经营的货物信息服务部未购买工伤保险,且事后否认劳动关系,张某国家属历经两年半艰难维权。案件先后经历职业病鉴定、工伤认定、劳动仲裁、行政诉讼等多道程序。2024年2月,经法院调解,李某最终支付70万元赔偿金。据悉,李某曾在诉讼期间转移房产,家属通过追加被告、申请撤销房屋买卖合同等方式维权。该案是四川首例通过职业病鉴定实现工伤赔偿的热射病案例。阅读原文
农民工工伤获赔36万难执行 律师多方支招破局

2022年4月,农民工王先生在西安某工地作业时从脚手架摔落,造成九级伤残。虽然法院终审判决分包公司金玺诚建筑公司赔偿36.6万元,但王先生至今仍未拿到这笔赔偿。问题的根源在于用人单位身份不明确。事故发生时,王先生并未与分包公司金玺诚签订劳动合同,而是实际上隶属于总包公司万泰建设公司,理应由万泰承担赔偿责任。然而,为了规避责任,王先生受伤之后被诱导与金玺诚公司补签了一份劳动合同。法院判决金玺诚公司独自承担全部赔偿。但金玺诚作为一家小型劳务公司,无力承担36万元赔偿金,执行程序也因此陷入僵局。而万泰则以“法院判的是金玺诚,与我们无关”为由,完全撇清关系。
针对此案,律师建议:1.申请追加资方为被执行人,追究其连带责任;2.核查工程款、工资保证金等可执行财产;3.若发现恶意转移财产,可刑事控告;4.向住建部门投诉违法分包。阅读原文
03
资源推荐

《如此打工三十年》是由网易2024年拍摄的短片,拍摄地点在安徽合肥一个民工集散地,讲述了工人在过去三十年间从农村进入城市务工的经历,以及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困境。这些农民工在城市化进程中未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红利,反而在经济放缓和房地产低迷的背景下,在工资、住房、医疗、子女教育方面遭受了更大的压力。短片同时展现了制造业转型、产业自动化升级对农民工就业带来的冲击。ta们为城市建设贡献了青春和汗水,却在年老时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。影片发布后,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,但随后被多个平台下架。
04
工运谈
本期工运谈休刊。本版块自2023年9月开始,以时间为轴,以各类工人群体意识发展、组织状态、行动方式为主线,梳理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,公有制解体及私有经济建立发展过程中工人身份、处境变化,及相应的重要背景环境和事件过程等等。我们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连载,能够描绘出中国在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,所形成的工人阶级的面貌和行动的大概轮廓,帮助我们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,又在哪些因素的影响下走到了今天。欢迎读者朋友参与进来,提供材料、提出问题、补充观点等。欢迎新加入的读者点击阅读:《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人史札记》
05
图片故事

头部播客“不合时宜”被指拖欠实习生工资,不予参与大量制作流程的实习生署名权。面对争议,该播客在微信公众号以“农夫与蛇“封面的文章回应,引发了新一轮的声讨。被拖欠薪资的实习生与雇佣者的关系,是农夫与蛇吗?
06
劳动碎语
西部某电子厂的研磨工人,每天在机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度过漫长的12小时夜班。车间内,空气中弥漫着细微的灰尘,每一次呼吸都仿佛在吞咽无形的负担。作为工厂中最辛苦的岗位之一,研磨工的月薪却只有5000至6000元,微薄的收入与高强度的劳动形成鲜明对比。更令人不安的是,他们时刻面临尘肺病的潜在威胁——这种职业病如同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,让人无法安心。在他的视频中,感叹道:“若我是一只蚕,流水线便是抽茧机,剥离我的丝线,掏空我的身体,燃尽我的生命” “我所有的时间是不变的,只是长时间重复单一机械使我茫然了,便觉得时间忽快忽慢,12小时的夜好似一年,入职两月又好似一年”
作为“大厂”员工,胡家麟和身边同事们对多家公司“强制下班”有更深的思考:“如果工作量和工作强度不变,那么‘强制下班’只是治标不治本。如果企业科学安排工作计划、合理分配工作任务,那么不用强制下班,也能有效减轻员工的工作负担。如果只是强制员工到点下班,员工只能把工作带回家去完成,这不是成了既要加班又没有了加班费吗?”
来自《大厂“强制下班”折射职场生态,加班文化会就此退潮吗?》
(在直播间)还有人出主意,可以撒谎说有不孕证明,老公身体不行。一句话说完,直播间里立刻欢腾起来。有女孩连麦笑称,“那我以后在简历上写‘多囊(卵巢综合症)不能怀孕’”。尽管我国《妇女权益保障法》早有明确规定,用人单位招聘不得进一步询问或者调查女性求职者的婚育情况,但似乎并没有起到实质作用。有人在直播间里直言,“婚育女性的职场策略,就是‘匍匐前进’”——稳妥、不冒进,像《哪吒2》里的“小狗龙”,收起腾云驾雾的本事,“一欧姆一欧姆地爬行”。
(对小凡来说)待业状态总让人不安,她无法彻底松懈下来——她担心,如果一直处于松懈状态,再进入职场就比较难了。因为手头暂时有副业,她需要一个假装“上班”的地方,不是咖啡馆,也不是自习室,而是一个“职场”。坐到新公司的工位上,她终于感到回到了舒适区,常年处于职场,这才是她习惯的。
生病之前,小海说自己事业心很强,即便没有固定工作,她也没有停下来过,做直销、开网店、和人合伙做实体店,跑过保险,炒股票。“那时候觉得只要活着就一定要做点事情,不然人生就没有意义了,我们80后这代人接受的都是这种思维模式——人在死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觉得羞耻。真正生病了,什么都不做了,你发现人是可以没有工作的。”
来自《我在公司假装上班》
本期小报周期(2025/3/18 - 2025/3/31)
撰稿: 豆花,乌云,超级64
编辑:鸡腿堡
校对:水泥
在最后
以上是第59期工劳小报副刊的全部内容。我们正在探索将日常的工人资讯定期整理为 Newsletter,希望你可以来信([email protected])提出建议或加入成为志愿者,同时也请你多多分享给墙内的朋友们。点击下方按钮可以订阅和阅读往期内容。